叮咚說俗諺-百般工藝,毋值鋤頭落地
早期的台灣屬於農業社會,因此舉凡生活型態、經濟結構,甚至是思考模式與邏輯,無一不與農業有關係。農業是大量勞力密集的產業,因此人力是必要資源,於是普遍說來,每個家庭有五、六個孩子以上是相當正常的事情,不像現在的小家庭結構。
另外當時經濟的主要來源是農作收成,收成好壞除了看老天爺之外,還得看擁有多少的田地可耕作,所以當時最值錢的東西就是田地。受到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的影響,教育變成一件次要的事情,唸書除了得占去工作時間之外,還得多花錢繳學費,實在是太不划算,在如此的傳統思維下,也難怪會有這樣的俗諺出現『百般工藝,毋值鋤頭落地』。
『百般』代表各式各樣,『工藝』是指一門功夫或手藝,比方說修理水電的技巧或裁剪衣服等,『毋值』則是說比不上,『鋤頭落地』的意思是種田。整體來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管從事各行各業,也都比不上種田來得好。這句俗諺的流傳,正說明了當代對農業的重視程度。
摘自/台灣四百年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