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許麗珍
 
台北陽明山夢幻湖一帶,是特種保育植物台灣水韭唯一的原生棲地。台灣寶島地質水文豐富,陽明山又如此廣袤,為何有的植物滿山遍野都是,台灣水韭單單將自己的棲地「侷限」在小小的夢幻湖?

動植物 會自己找生路

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總是會設法找生路,台灣水韭何以背道而馳?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生黃盟元分析說,植物自有其繁殖機制,找尋生存活路,面對環境演變,不同物種透過交配產生適合環境的下一代。

 

要求嚴 侷限生長環境

不過,有的植物選擇生活環境條件就是比其他生物「要求嚴苛」,這類物種通常也會較不適合普遍的環境,無法到處生長。一旦環境改變,被環境淘汰或「侷限」在某特定地區的機率較高。

黃盟元說,台灣水韭必須生長在有水的地方,但孢子要傳播時,又希望環境「乾」一些,最近幾年陽明山乾水期變長,水位變遷,棲地陸化嚴重,泥土晶化,氣候、土壤皆無法配合其要求,生長環境限縮,擴散因此受限。

他強調,部分植物侷限某特定區域,並不代表不好,有可能是繁殖力需要某些媒介或環境,況且特定區域可阻絕其他生物進入,形成「天然保護」。

昆蟲也同樣與大自然進行「延續生命」的奮鬥故事,原本屬於「不挑食」廣食性的昆蟲,演變成單食性或專食性昆蟲,背後也有其不怕糧食短缺的演化故事。

單食性 為了活得更好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曹順成指出,廣食性固然很好,但就演化而言,競爭環境下昆蟲希望「生命延續更好」,在眾多食物中,若某種食物對其來說,營養高、口感好,又可讓子代數發育快,繁殖天數變短,演化成單食性是為了活得更好。

不少稻米的害蟲就專吃水稻,這些害蟲評估吃水稻有利生命延續,在人類也需要水稻且不斷栽種下,勢必不會「斷炊」。曹順成說這是「昆蟲、動物、植物在與大自然、人類賭運氣!」家蠶則是因人為影響,也快要演化成單食性生物。

大自然食物鏈則讓動植物間形成共同演化。曹順成說動植物總是知道如何自保,植物葉片上長刺讓昆蟲吃得不舒服,昆蟲釋放某種味道,讓天敵不敢靠近,生物生生不息,都在為活下去找出路忙碌不已。


【2006-09-06/聯合報/C8版/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叮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