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6年05月22日(星期一)
時間:AM10:49~AM11:04
滬尾馬偕醫館&淡水教會 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 02-2629-2515
開放時間:AM11:00~PM06:00 週五~週日到PM07:00
叮咚和小朋友的淡水行,快要結束了,呵~就剩下這一,二篇了吧?!
各位,加油!多謝大家對叮咚支持以及耐心。感謝!
接著叮咚和小朋友們往中正路繼續前行。
走在淡水中正路經過過"馬偕博士雕像"後,發現一間賣彩色鞋子的店家。
滿好奇的,就走過去看一看。
走進了馬偕街,看到一處好特別的建築哦!
門口的那斜坡樓梯左右二邊都可上下行,叮咚很少見如此建築物,尤其又是在窄弄間。
頭一次走到馬偕街,看到這建築物,感覺有挖到寶的感覺。
不多說,便領著蛋白二兄弟進入這建物裡參觀。
走近一看,原來這裡是"滬尾偕醫館"。
一上階梯後,就可以和這個看板合影留念。
板上的馬偕醫生,其實是在"拔牙"哦!蛋蛋的高度就正好在醫生拔牙的地方。噗~
以下叮咚就以照片來代替文字說明,有空的朋友可以慢慢看。
"滬尾偕醫館"空間分為三個部份,右側為展覽室,說明馬偕博士在這裡開醫館的故事。
可以讓參觀的遊客,自由自在的在這間裡參觀拍照。
走到中間大廳,這裡算是咖啡廳。
咖啡廳的工作人員很熱情,叮咚在這裡喝到熱呼呼的"牧師茶"。
其實在這麼熱的天裡,喝到這樣清爽的熱茶,其實滿解渴消暑的。
但小朋友很不給面子,看到是熱茶,一溜煙的就跑掉了。哎~
喝了牧師茶,工作人員還會簡單的介紹這裡的歷史,以及有趣的伴手禮或紀念品。
這裡的伴手禮以及紀念品滿適合買來送外國遊客,或是親朋好友,而且收入也都會納入教會使用。
左側的另一個空間,擺放著幾張桌椅。
在那時,這裡應該也是另一區的病床區吧?!或是洋醫生的休息空間?!
牆上的壁爐,對於當年的洋醫生身體也是個很重要的保暖家俱。(這段前些圖文照片有說明到。)
離開了"滬尾偕醫館",我們繼續參觀隔壁的"淡水教會"。
有百年歷史的鐘,可惜己經因為戰爭而受損不能使用,目前僅供紀念用。
在淡水教會外,看到一棵"緬梔花"也就是雞蛋花。(據說至今也有百年歷史了)
也回想起,以前曾在"淡水小白宮"花園裡賞雞蛋花的樣貎。
(叮咚滿建議大家夏季時到淡水小白宮拍照,那裡滿適合拍婚紗照的。)
這雞蛋花細聞會有淡淡的花香味,味道很清香不濃郁,叮咚其實滿喜歡的。
教會對街的"藝術穿堂",從這裡會接到下方的中正街。
很有歐洲街道的氛圍,可惜叮咚沒有從這裡走回去,叮咚發現另一個小道,便往另一個方向走回中正路。
就是如上圖的小道,叮咚覺得是很漂亮的一道小道。
看著遠方底的圖像,很好奇是什麼圖案??便領著蛋白二兄弟走進去。
原來這走道可以從旁邊進入教會裡,叮咚沒有進去,只是單純從旁欣賞教會外觀。
據說淡水教會有百年歷史了,因為近年才重新維護過,所以外觀看不出百年的歷史。
淡水教會禮拜堂建築特色
淡水禮拜堂是一棟哥德復興式的建築,為流行於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的一種教堂建築式樣。採用扶壁、柱頭飾以小帽尖(Pinnale),但內部採用當時盛行的「加強磚造」。以11.6公尺的大跨距鐵骨托住屋頂,再覆以天花板。
禮拜堂鍾塔尖頂屋頂四個角各有一個具有裝飾性和承重功能的小帽尖,尖頂底部為方形。八角錐形的屋頂貼有瓷磚的線條以作裝飾,頂部放置避雷針,有異於一般立十字架的教會。
淡水禮拜堂主要為紅磚結構,外牆秀面採用三萬塊來至松山三美路機器製磚廠所出品、質堅色美的紅磚,至今逾80年未見風化。外牆由著名匠師黃阿樹以紅磚砌出變化有序的壁面。尤其鍾塔上尖拱、圓拱、平拱、線腳和陵形飾帶等,砌工精堪,是台灣紅磚建築的精品之作。
而尖拱窗也是淡水禮拜堂另一特色。淡水禮拜堂兩側尖拱窗設計則採哥德式雙尖拱窗。尖拱內雙子彈形窗飾,更有引導視線上達穹蒼之效。禮拜堂正面與鍾塔尖拱內側近以歐洲教堂之玫瑰窗,相當雅致。
禮拜堂屋頂原本為閩南紅瓦,1986年改台灣屋瓦為瑞典進口之鋁質浪板,也更換彩色玻璃,特別是正面「三位一體」和鐘樓的「五餅二魚」與「客西馬尼禱告」5扇窗戶之圖案,更為這美麗莊嚴的教堂錦上添花,讓淡水教會取得「北台第一聖會」的美譽。(此段摘取自官網)
走到境頭,叮咚也看清楚這圖像是什麼圖案了。
好美的池塘風光,有蓮花有白鷺鷥。
但這是屬於淡水的景色嗎??有人知道是嗎??
看到圖像後,再往右巷子裡走入新生街,在接近建設街時看到右手邊的一座公廁。
造型好像是地中海FU的船屋造型哦!真是特別。
再轉過公廁,走建設街回中正路。
"滬尾偕醫館&淡水教會",位在悠靜的淡水馬偕街上。
面對百來歷史的醫館及教會,您可以入內參觀看展覽,也可以入內喝杯牧師茶消暑一下。
透過館內的服務人員解說,可以了解現今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由來。
更可以明白醫館及淡水教會,現今的目標方針以及經營方式。
更可以透過靜思,坐在教會前的"藝術穿堂",感受一下古往今來的氛圍。
"滬尾偕醫館&淡水教會"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