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3年8月26日(週二)
時間:AM08:52
成員:老爺及叮咚

 


這個點是老爺臨時加進來的,說是要帶我看一個日式醫院古蹟。
雖然不得其門而入,但從大門外往內觀查,是有經過整理的一棟建築物。
因為叮咚對它的了解並不是很深入,所以多以照片作分享。



↑望著大門後的樓梯,實在很想走近看一看。但老爺說沒有對外開放,所以不行。



↑咦?!忽然右邊出現了一位穿護士穿的人,以及一群學生的團體,正在古蹟內導覽。
咦?!為什麼他們就可以進去參觀啊??
老爺回:『哦!那些人是國一的。』
叮咚欵問的想了想:國一就可以進去?!只給國中生進去參觀啊?!我們一般人就不行。
老爺看了看我,似乎有點明白我在黑白想什麼,便說:『國防醫學大學,簡稱"國醫"!』
哦~!早講咩~!哈~



↑再看了看外觀,好可惜不能進去參觀哦!只好在外頭拍拍全景照片。
期待它終有一日整修完畢,再開放給一般遊客"就近"參觀。(不奢望入內,只要就近就好!)
叮咚事後查詢,它是有機會可以參觀的,只是要團體事先預約。
三總北投分院表示,因目前規劃進行古蹟園區部份場地整備作業,考量民眾安全及古蹟維護等因素,現階段參觀古蹟採取團體預約方式,相關申請辦法及文件可上該院網站瞭解,或電洽(02)2895-9808轉603017、603830醫務行政室古蹟管理員黃勃翰辦理。(此段由網路摘取而來)



上網查詢到的相關資訊:

百年醫院改建 三總北投分院溫泉定心神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羅馬帝國最早利用溫泉療養,台灣溫泉療養則始於日據。現址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醫院,是國內首座溫泉療養醫院,開啟台灣溫泉療養的濫觴。古蹟修復後,昨天正式啟用,成為國內首家具溫泉的精神科醫院。

三總北投分院醫療部主任黃信得昨天指出,在衛戍醫院古蹟新建造的軍陣大樓,將提供輕度精神病患使用,共一百零八床,除了擁有溫泉古蹟,病房也採取少見的開放式設計,患者可以自由走動,也有機會使用溫泉足浴,調和交感神經,讓情緒穩定。

三總北投分院家醫科醫師陳家勉指出,院內溫泉主要是來自硫磺谷的白磺泉,泉溫介於攝氏五十到七十度,泉水為白色,具硫磺味,屬酸性硫酸鹽泉,可讓皮膚角質層柔軟,鎮痛、止癢,對慢性皮膚病、關節炎及神經痛患者有幫助。

羅馬帝國時期,軍隊四處征戰,傷兵只能利用溫泉清洗傷口,沒想到效果很好,後來羅馬軍隊所到之處,只要有溫泉的地方,就建造宮殿型浴池,除了治療傷兵,也有社交效果,現在歐洲仍保存許多完整的羅馬公共浴池建築古蹟。電影「羅馬浴場」也讓人看見羅馬人愛泡澡。

台南市前副市長許陽明考查,日據初期,台灣守備軍醫部長藤田嗣章久駐台北,當時兵舍衛生設施不完備,所以看中北投溫泉場,供病患療養,因此建設「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並進一步帶動北投發展。

衛戍醫院旁的三總北投分院,原名國軍北投分院,一直收容身心科及憂鬱症等病患,自民國卅八年成立,院史逾六十年。國防部於民國九十三年間著手規畫設計及編列相關預算,並於九十八年開工動土,修復歷史逾百年的衛戍醫院。


「前日軍台北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一棟見證日俄戰爭與北投溫泉發展的市定古蹟 許陽明

這兩年由於致力於北投溫泉鄉的重建,與推動「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的工作,便有計畫的陳請保存有關北投溫泉開發的系列古蹟,所以平時便對北投的老舊建築特別地注意。1997年初有一天,從北投新民國中前的中心街,也是「國軍八一八醫院」(今年七月一日起改為「國軍北投醫院」)後門的僻靜小路經過,突然發現有一棟大型的木構平房,這很明顯是舊軍營營房建築,也是類似過去台灣中小學尚未全面改建前,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那種木構學校建築。

看到這棟建築,腦海中不禁浮起日治時期的北投地圖,我直覺地感到在這僻靜小路上,讓我驚豔的這棟美麗建築,可能即是日治時期「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的建築。回去後,經過一陣子詳細比對老地圖,再多方探訪北投耆老與該地隔鄰的眷村人士,終於確定該棟建築不但是前日本「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碩果僅存的一棟建築,其實也是該院最原始的正門。難怪該建築的入口石階會極為氣派,整體環境也散發著一股歷史悠久的氛圍。

日治初期當時的日本台灣守備軍醫部長從二等功三級藤田嗣章,因久駐在台北,而看中北投溫泉場,於是建設了「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自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六月一日開工,該工程的承包商為鐵田米吉氏,當時的工作人員每日約六百人,同年八月即完工。在北投創建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的平田源吾氏,即曾在其著作的「北投溫泉誌」中敘述,聽說該建設的費用為十萬日圓。

明治二十八年十二月四日藤田軍醫監,即與樺山總督同行視察北投,當時因日人領台初期,兵舍衛生上不能完備,所以看上北投溫泉的藤田極力主張在北投購買陸軍用地,以作為病患療養之需,這即是「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建設的由來。

最初木村軍醫、酒井軍醫、渡邊軍醫分別以一、二年期間擔任過北投分院的院長。但是自明治三十五年起,可能因為各軍營的設備日佳,已沒有分院存在的必要,所以改派二個中隊擔任守備,至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守備隊也撤除,遂一度成為空屋。但是當年為日本世紀大事的日俄(露)戰爭之年,在遼東半島作戰的傷兵又大量送到氣候溫和,又有溫泉的北投療養,當年又發現地熱谷與北投溪中存有放射性物質,從地熱谷流出的「鐳溫泉--青磺」,因此被認為非常具有療效的溫泉,遂更進一步帶動北投的發展,北投溫泉也因此一醫院的復甦,傷兵來來去去而間接地被介紹出去,於是聲名日益遠播,成為遠近馳名的溫泉鄉。

因此之故,平田源吾於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所出版的「北投溫泉誌」中,遂推崇藤田總醫監為「北投溫泉場的先登開拓者」。所以日本「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對北投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說「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是日俄戰爭,與北投溫泉發展的見證。

「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歷經演變,成為今日的「國軍北投醫院」,今日之地址是北投新民路六十號。如依當時的北投地圖看,今日北投逸仙國小、新民國中校地,應都是當年「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的院址,而國軍八一八醫院內現門扁上掛著「向陽學苑」的建築,正是其中三大棟院舍中,碩果僅存的一棟。當年的「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早就轉變成為「國軍八一八醫院」,今年七月一日起又改名為「國軍北投醫院」,一直是治療軍中精神病患的總醫院,整個院區已是現代化的建築設備,唯獨「向陽學苑」與其周邊庭院,尚未改建,才能留下見證當年歷史的因緣際會。其一度曾充當庫房,也一度充當過托兒所,現在則是煙癮復健、會議、心理治療、尿液檢驗的部門。

「向陽學苑」可說是日治時期「內地移植型」的代表性建築,所謂的「內地移植型」,其中的「內地」即指「日本」,亦是說該棟建築是日治初期由日本移植過來的日式建築,從今日來看,該類型的建築,在台灣已經是拆除殆盡了。而且該建築的大門上亦鑲著台灣式的陶製花磚,顯示該建築類型移植來台灣的適應,其珍貴可想而知。所以「向陽學苑」雖然年歲已久,處處可看出腐朽的痕跡,內部空間也已歷經變革,不過就建築整體而言,美觀氣派,其所附屬的庭院,百年樹木高大森立,處處發出令人思古之幽情。

北投溫泉鄉作為一個生活環境博物園區(ECO-MUSEUM),應該完整展現北投各式與各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以展現北投豐富的溫泉文化面貌,「向陽學苑」正是一棟可以見證北投溫泉發展的重要歷史性的代表建築。今年初筆者詳附資料,連同其他多件建築向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提出古蹟陳請,五月二十八日蒙民政局安排學者專家現場會勘,會勘的學者專家一致推崇該建築,與其周邊森立樹木的珍貴與希罕性,七月二十三日民政局舉行古蹟審查會,通過「國軍八一八醫院」院內的「向陽學苑」為台北直轄市定古蹟,並薦請定名為「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八月十八日台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確定為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這棟見證北投溫泉鄉發展歷史的建築,終獲確定保存,距離發現該建築並展開保存搶救,約歷時一年半,北投區也在這一年餘的時間內,增添十件以上的古蹟,台北市政府的效率之快,與保存古蹟文化的誠意,實在令人感到快意與欣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叮咚 的頭像
    小叮咚

    叮咚的小天地

    小叮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