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立倒木不是只有中、大型野生動物使用。在其腐朽過程中出現之成千上萬之小生物,其種類與數量遠超過哺乳類、兩棲爬蟲類,尤其甲蟲數量相對龐大。猛禽喜歡站在枯立木之枝幹上展望捕食,而具傳播花粉與種子雙重功能之蝙蝠則喜歡棲息於樹皮之內洞中,亦即枯立倒木對環境結構之多樣性與生態系之生物多樣性之貢獻是很大的。 不僅如此,枯立倒木牽涉生態系演變的過程與養分之循環。尤其氮之循環是許多森林成長之潛在限制因子。倒木之所以特殊乃是在枝葉層分解後木頭仍然存在,不僅可提供相當的溼度亦可供為肥沃之種子床,同時下雨時從樹冠樹葉沖下的養分均留在倒木上相當長的時間。除外,倒木堆上之真菌與固氮菌亦可固定部分之養分。且倒木亦可穩固土壤不致流失。 倒木堆上真菌與固氮菌相當的豐富,在這一帶繁衍的植物常與菌類形成共生關係,植物體藉光合作用提供真菌所需之碳水化合物,真菌則可固定空中的氮,貫穿植物之細根促進植物體養分之吸收。而真菌傳播其孢子的方式可透過風與囓齒類動物,散佈至森林之各個角落,有助於森林之更新。 因此森林中之殘材、殘幹、枝條在生態系中均有其功能,但殘枝不如殘幹,殘幹又不如殘材。如通常甲蟲、蜈蚣可使用手腕大小之枝幹,但這些小枝幹卻無法容納野鼠、山椒魚及其他大型之哺孔類,小枝幹之另一缺點是消失太快。 總之,枯立倒木存在的價值包括提供為野生動物求偶、築巢及庇護所;微生態系相當複雜,包容多彩多姿之生物世界;迷人的演替過程中動植物互為影響,有利森林之更新;而就大的系統而言,它們扮演一個養分循環的角色,因此適度的保存森林中之枯立倒木有助於森林生態系的穩定,其數量的比率通常應有5~10%。
|